特别策划 | 以诗为诗

图片来自海子手稿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节选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相信上述诗句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在诗人海子诞辰60周年之际,这些诗句再度重回众人眼中。事实上,海子这个名字其实不需要太多解释,作为最能代表中国现代诗歌面貌的诗人之一,海子的诗歌总是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1964年3月24日,海子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1979年,他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并在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毕业后,海子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卒于河北山海关附近。

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

作为一个抒情诗人,海子的诗散发着无尽的浪漫主义,不断冲击着众人的心灵。虽然他的创作生涯极短,但却如同彗星一般,在无数读者心中留下了永恒的一笔。

如今,他已离开数十余年,新的春天也再次到来,但其留下的诗歌仍然散发着无尽的力量。本期特别策划,TOPHER特选取中外著名诗人作品,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PART 1 以诗为梦

从写出《亚洲铜》的1984年,到写下《春天,十个海子》的1989年,海子用五年时间建立起了自己的诗歌王国。他在这个诗歌王国里自由地、尽情地变幻着自己的身份。

在其诞辰60周年之际,编者李文子将其作品整理,集结为《但人间曾有盟约:海子佚诗》一书。李文子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政治系,她是海子的学生,中国政法大学校园诗人。

在这本诗集的后记中,她写道:“海子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诗人,他的理论素养极好,他在中国政法大学有一段法治的科研工作,也有新方法论的教学。他在法学和美学方面的修读,使他侧身‘立法’诗人、观念诗人。”

李文子从1991年开始海子资料的收集,跟踪检索。曾先后三次到访海子的老家。她私下认为,海子的研究还很不够,特别是创作背景、交游读书、活动场域,多着墨家乡和北大。

“因此,对于我熟悉的海子老师,他任教五年半之久的中国政法大学,我意在某种打捞。”李文子写道。海子需要历时性考察。他的早期诗歌多与民歌、爱情有关。他翻译过兰斯顿·休斯、兰达尔·贾雷尔、西尔维娅·普拉斯。

虽然只有四首,广阔与博杂立现。李文子尽可能找到了英文原诗。“一根红色的铜丝把灯引到那里”,她把海子还给海子。她相信,人们会更多了解他。他的问题意识,他的文明使命,他鲜活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灵。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书中收录的海子在安徽省怀宁县高河公社查湾大队永红小学毕业照,在中国政法大学校刊任编辑期间于京郊十渡留影等照片都是首次刊发。可以说对于研究海子读书求学工作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荐书:《但人间曾有盟约:海子佚诗》

作者:海子

编者:李文子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PART 2 以诗为诗

英国诗人约翰·济慈是浪漫主义诗派的杰出代表,他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令人惋惜的是,他未活到26岁就因肺病恶化而英年早逝。尽管诗歌创作生涯只有短短7年时间,但济慈却创造了很多充满想象力、气势磅礴、直指人心的作品,这些作品也促使他进入世界上“最伟大诗人的行列”。

在济慈生活的年代,意大利浪漫传奇正在英格兰复兴,他的长诗作品《伊莎贝拉》则取材、改编于薄伽丘《十日谈》中第四日的第五个故事:伊莎贝拉住在佛罗伦萨的两个商人哥哥家,她和年轻的伙计罗伦索钟情于彼此。

哥哥们发现此事后把罗伦索带到一处森林,谋杀并埋葬了他。有天夜里,罗伦索的灵魂出现在了伊莎贝拉面前,告诉她事情的经过以及自己被埋葬的地点。伊莎贝拉按此找到了他的尸体,把它挖了出来,割下人头带回家并放进了自己的一只罗勒花盆中。受到伊莎贝拉泪水的浇灌,一株罗勒从罗伦索的头颅中长了出来,而且长得越来越茂盛。但她的两个哥哥从她手中夺走了那个罗勒花盆,痛失所爱后伊莎贝拉悲伤而死。

值得注意的是,济慈在改编成诗歌时并未在情节方面做出实质意义上的改变,同时,他认为这种中世纪浪漫传奇的体裁在英语文学中能够让人回溯至英国诗歌之父「乔叟」,所以会偶尔以乔叟特有的风格插入一些简短的题外话和祷言。但这些体外话所占的篇幅并不长,不会产生强行插入的突兀感,反而保留了本来的叙事进程。

《伊莎贝拉》最初被收录在济慈生前发表的第三部,即最后一部诗集中出版,出版七个月之后,当时年纪还未满二十六岁的济慈就因肺病恶化不幸去世了。

这首动人而真挚的长诗体现出济慈独特的创作风格,语言丰富而生动,后世读者和作家亦被诗中“为爱在所不辞”的执着、真爱无价的选择打动。

由后浪出品的这版《伊莎贝拉》在翻译家朱维基的译文基础上进行了略微修订,首度”将单首诗歌以汉英对照的方式结书出版,试图再现原诗动人的语言美和音韵美。另外,本书配有英国插画艺术家威廉·布朗·麦克杜格尔的插图,对应呈现诗文表达的情境,具有相当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荐书:《伊莎贝拉(插图珍藏版)》

作者:「英」约翰·济慈

绘者:「英」威廉·布朗·麦克杜格尔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品:后浪

PART 3 以诗为生

奥登是英国著名诗人、评论家,也是举世公认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生于约克郡,1922年开始写诗,1925年入牛津大学攻读文学,1930年到1935年期间在英国公立学校任教。

也正是在任教期间,奥登的第一部《诗集》让其成为了英国新诗的代表,1947年,他的长诗《焦虑的年代》获得了普利策诗歌奖。在奥登的一生中,创造了数量巨大,主题多样,技巧高超的不同作品,其独特风格对后辈作家影响深远。

不止于诗歌,《染匠之手》一书收录了奥登精彩纷呈的散文作品,包括他作为牛津大学诗歌教授发表的著名讲演录,另有还有数篇论述莎士比亚戏剧、以及对劳伦斯、玛丽安娜·摩尔、弗罗斯特等诗人的评论,关于卡夫卡、韦斯特、狄更斯等小说家的评论及翻译歌剧的思考等等。

书中的文章题材广泛却又互有关联,同时奥登也对诗歌,对艺术,对人生的种种境况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所思、所感独出机杼,不落窠臼,核心的关注点虽然是文艺,立论的背后却是他在二十世纪中的全部经验。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丰富细腻的奥登,他敏感睿智,又拥有巨大的同情心。他认为,诗歌不是魔术,是通过真理,使人清醒,为人解毒。他认为,正是在诗人想象力的神圣邂逅中,写诗的冲动才得以产生。

通过阅读本书,你会看到一个更加立体的诗人奥登。

荐书:《染匠之手》

作者: [英] W·H·奥登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PART 4 以诗为器

勒内·夏尔是二战后法国诗坛最具影响力的重要诗人,出生于普罗旺斯地区沃克吕兹省。他是极少数在生前即入选伽利马“七星文库”经典的法国作家之一,亦是海德格尔访法时唯一希望当面拜会的法国诗人,更是加缪、巴塔耶、阿伦特、福柯等欧洲思想家多次在著作中征引的对象。

勒内·夏尔的诗短小简练,却迸发着强大的语言密度,跃动着震撼人心的美。每一份诗意背后,都包含着生活的重重一击,蕴藏着沉重与痛苦,蕴藏着对虚无的抵制、对荒诞的愤怒、对美的执着,让人感受到大地的重力与天空的高远。

他的诗句如淬火的利剑般劈开人类内心的黑暗,如烛火般在暗夜中闪光,其诗歌为人类的生存确立起坚实的维度,坚定地在大地上栖居,抵御平庸与荒诞的侵袭。他对于词语的使用本身,也在不断敲打着流俗,让每一个词重新在根源处绽放光彩。

1945年法国解放后,勒内·夏尔正式回归诗坛,连续发表《唯一幸存的》《修普诺斯散记》《粉碎诗篇》,并于1948年在收录这三部作品的基础上推出了为其在法国读者及诗歌史中真正奠定地位的成名作《愤怒与神秘》。

这本诗集被法国学界视作一个分水岭,被加缪誉为“法兰西诗歌给予我们的惊人之作”,而在此之前的作品属于“早期夏尔”,从这一部作品开始,夏尔才进入了一个诗人真正的壮年。

换言之,《愤怒与神秘》既保持了超现实主义诗学强烈的词语内聚力,更展现出诗人朝向他人的开放与关照,并保持了绝对的美学质量。

荐书:《愤怒与神秘:勒内·夏尔诗选》

加缪挚爱的法国诗人

作者:[法] 勒内·夏尔

译者:张博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PART 5 以诗为刀

切斯瓦夫•米沃什,波兰作家,翻译家,也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通晓波兰语、立陶宛语、俄语、英语和法语,但一生忠于母语,坚持用波兰语写作。

他的一生,见证了二十世纪欧洲大陆的剧烈动荡,他的诗歌创作深刻剖析了当代世界的精神危机,坚持知识分子的道德责任,并与波兰古老的文学传统进行对话。

1980年,他因作品“以毫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类在剧烈冲突世界中的赤裸状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他70载创作生涯中共推出335首诗歌,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在《诗的见证》一书中,记录了米沃什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之约所做的六次讲演的结集,他关于诗歌的见证功能的阐释极其精辟。

借助这本小册子,米沃什论述了诗歌之于时代的重要性。米氏所言并非老生常谈,他提醒世人关注的恰恰是诗歌的一个古老的传统,同时对于二十世纪的反省为这一思考维度提供了更为明晰的指向。

荐书:《诗的见证》

作者: (波兰) 切斯瓦夫·米沃什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上海贝贝特
原作名: The Witness of Poetry
译者: 黄灿然

“人们从诗人的诗句里选取自己心爱的意义,

但诗句的最终意义是指向着你。”

泰戈尔曾在《飞鸟集》中如是写道。

无论是海子,还是米沃什,

他们无一不通过诗歌表达内心深埋的情感,

他们不拘泥于格律,

不拘泥于形式,

想到什么就记录下来,

最终凝结成那些触动心灵深处的诗歌,

为我们开辟出了一片灵魂的栖息地。

也正因此,

人们通过诗歌远离了纷扰,

将梦想与浪漫好好安放。

而这,恰恰正是诗歌的力量。

编辑 | summer

TOP HER|记录女性成长价值与商业价值

垂类精准媒体|她经济整合营销|数据增长决策|高净值社群经济

北京·上海·香港·纽约·伦敦·温哥华|topher@topherglobal.com

TOP HER 栏目编辑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